气温骤降 小心“爆血管”

  天气预报显示,这两天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将出现比较寒冷的天气,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大范围降雪。寒潮来袭温度骤降,不少医院的心内科就诊人数明显增多。温度下降引起不少心血管疾病出现危险症状,如爆血管,心肌梗死等。如果你是家有老人,是否帮家人做好了预防措施?
  天冷 容易出现爆血管
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陈瑞芳说,这个季节容易多发呼吸系统、心脑血管疾病。温度骤然巨变,脑出血、脑血管以外爆裂、心脏梗塞、胃出血都易出现。和天气冷了,各地水管都容易爆裂一样的道理,有原发病史的患者的血管在这种季节也特别容易爆。针对这种情况,只能从控制原发病上预防血管爆裂,比如,高血压的病人,要注意控制血压;糖尿病的病人,容易心肌梗塞和脑梗塞,控制血糖、情绪来预防。陈瑞芳告诫,患者或其患者家属一旦发现患者语言不流利、呛水、肢体不便和麻木,就需要马上到医院急救处理。
  温度骤降 容易引起心肌梗死
  冬季的寒冷刺激使人体血管收缩,动脉平均压升高,心肌耗氧量增加,有时仅仅是脚底受凉,也会因反射区末梢血管收缩,引起一次性的冠状动脉血管痉挛;寒冷还会影响睡眠,造成焦虑,又能使体内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物质升高,导致冠状动脉痉挛;寒冷会诱发血小板聚集,形成血栓,从而导致心肌梗死;冬天由于气温突变,人体抵抗力薄弱,尤其老年人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肺炎等病症,而这些感染性疾病又极易诱发心肌梗死的发生。
  寒潮来袭该如何保护心血管
  某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杨志明说,这两天前来就诊的心肌梗塞、心脏衰竭、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人明显增多。
  杨志明说,在寒风中活动,人体的脑门、鼻子最容易受到冷空气刺激,人的头部是神经中枢所在地,皮肤薄、血管及毛孔既多且粗,体内热量会从头部大量散发。头部一旦受寒,可使血管收缩、血压升高,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,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,由此造成的脑中风、心肌梗塞、心脏衰竭的发病率就会增高。因此,在早晚风大寒冷的时候,老年人尽量不要出门,户外锻炼以午后日暖时为宜。大风降温天气出门,不论大人、小孩,都一定要戴帽子、围巾,做好头部保暖。
  推荐阅读:冬季高血压病患如何保平安
  杨志明还提醒到,突然降温容易使人出现鼻塞、发烧、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,呼吸道疾病和肺部感染通常是心脏病、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,因此,为减轻呼吸道刺激,在大风降温天气出门时最好戴口罩。
  医生还建议,为了适应气温高低变化,在室内应该少穿一些衣物,防止外出时明显的冷热刺激。同时,因为室外寒冷、开窗通风减少,室内一定要增加湿度,尤其是晚上睡觉时最好加湿,以减少呼吸道干燥的刺激。寒冬季节,人体精神上和体力上不要过于疲劳,饮食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,水果、蔬菜充足,多喝汤。除谷类食品外,应多选择黄豆、芝麻、核桃、萝卜、红薯等食物。
  推荐阅读:节日将至高血压患者如何做好保护:佳节将至慎防血压节节高升 ��39健康网( 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 (责任编辑:潘东波)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psumall.com/news/1085